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道出血 > 临床体现 > 今夏的主角,当属酸梅汤

今夏的主角,当属酸梅汤



今夏火热,如何解暑?广告里的各种沁凉舒爽让人看着就舒服。但是吃起来真的难受。损伤脾胃阳气,对身体的危害真是不可估量的。雪糕、冰镇西瓜,冰可乐、冰啤酒,确实可以把心里、胃里的火压下去。让人感觉瞬间清爽,但这样做的代价也很大——损伤身体阳气。夏季想要从内而外的舒爽,最佳饮品当属酸梅汤。乌梅,“得少阳之气”《本草纲目》“乌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取乌梅的收涩之意,功效也来源于此。止咳,乌梅为主治疗肺虚久咳之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止泻,治疗正虚久泻不止的慢性结肠炎、慢性菌痢;止血,治疗气虚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止汗,尤其适用于是夏季动辄汗如雨下的人。乌梅不仅有收敛的一面,还有开泄的一面。所以可以乌梅为酸敛之泄药,涩中寓通。叶天士认为乌梅“得少阳之气”,用其治疗肝木犯胃之症,是赖其“配泄肝阳”。如《医门八阵》之“乌梅甘草汤”,治脾气有余,肝血不足,以致胃气痛者,用乌梅肉5个,甘草5钱,水煎服。这是利用乌梅开泄肝气之功,而达到制止脘腹胀痛之目的。又如乌梅能“涌痰”(《本草纲目》),其治痰厥头痛如破者,用乌梅肉30个,盐3撮,酒3升,煮1升,顿服取吐,即愈。这是用乌梅引导痰饮从口吐出,病邪一出,头痛即失。乌梅,敛中寓泄以乌梅为主治疗脾虚肝旺之慢性胃炎,就是利用乌梅敛中寓泄之功,消痞除胀止痛。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也可用乌梅,因为此处用乌梅之意,不增加酸性,而是利用乌梅于收摄之中又具通达之功。《神农本草经》谓乌梅能“下气”;《肘后方》谓乌梅可救治“心腹胀痛”,孟诜曰:“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乌梅的以上这些效用,也是利用乌梅功能开通畅达而起到的。乌梅具有综合调节土木失和证候的作用,而非只有单一功效。至于对于现代一些症状多样、较难治疗之变态反应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很多医生也常以乌梅为主药,组方治之。所以,由乌梅为主角,外加山楂和甘草的酸梅汤,绝对是今夏的主角。夏日主角——酸梅汤

健脾养肝,解酒护肝

酸梅汤具备优异的健脾养肝功效。酸梅汤的基本口感是酸甜,五行系列中木与土的关系往往被曲解。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是鲜活的艺术,木土关系并非望文生义地刻板存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五宝命全形论》中明确了对木土相克概念内涵的修正,即“土得木而达”,理解之机窍在于木土“相克”实践中需作“相生”观,也就是说,养肝胆与健脾胃之间是相互促进关系,无怪乎祖先骄傲地将祖国称为“东土大唐”。所以,在实践中,我不仅推崇酸梅汤的建中敦土功效,也常常将其解酒护肝之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调护胆囊,帮助治疗胆道疾病

酸梅汤中用量最大的是乌梅。梅属木,入肝胆:肝脏是胆汁的分泌器官、是最强大的消化液制造者与最重要的解毒脏器,胆囊是胆汁储存的肌性膜囊,肝胆在人体生理、病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乌梅味酸,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并协调奥迪氏括约肌(SO)的运动。因而,酸味的乌梅,能敦土益胃,兼可敛火。无怪乎《本经逢原》郑重强调:“梅花,开于冬;而实,熟于夏。得木之全气,故其味最酸。”在生活实践中,酸梅汤不仅是一味优秀的安中饮品,在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的止痛与调护方面更能发挥明确的积极作用,久久追摹,常可建非比寻常之功。平衡免疫,预防肿瘤恶性肿瘤与免疫性疾病高发,是中国现代城市疾病谱的重要特征。《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的著名论述,在恶性肿瘤与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导意义。酸梅汤入胆经、行跷脉、平衡免疫,在个性化忌口的前提下,时时饮之,建功匪浅。

五方九如精制

四季酸梅汤

健脾养肝助消化

酸甘入阴除热润燥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hhm.com/lctx/1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