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道出血 > 预防治疗 > 中风需走专业康复之路
中风需走专业康复之路
中风,即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我国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四大特点。随着康复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中风患者进行积极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因此,康复治疗对于中风患者很重要。但是,中风偏瘫患者在治疗时经常被错误的训练方法误导,大凡行走时偏瘫侧上肢屈曲,下肢行走时在地上“划圈”的患者都是未经过正确的康复治疗造成的。医院中风科在此带领大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及早避免这些误区:
误区一、认为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早期可有可无,只需要输液打针即可。由于对康复的认识不足,许多人认为康复是后期的,只有等患者能够坐起、进食后后才能开始康复训练。其实偏瘫的康复宜尽早开始,一般在患者神志病情稳定,神经障碍症状不再发展24小时后即可开始,脑出血可稍推迟至7天左右。中风的黄金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内,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病程在1年以上康复的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都会降低。医院中风科提倡的是康复的早期介入,这样对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提高肢体运动能力等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误区二、认为康复治疗就是针灸、按摩、活动肢体等,不需要治疗师进行指导。
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药物和手术,也不止是针灸、推拿及理疗,而是包含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训练、物理治疗、中医针灸推拿、心理治疗等多学科的干预。就拿运动治疗来说,其手法有很多种,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分期不同,治疗手法的选择和组合也不同。没有专业知识的家属是不能胜任此工作的。临床中一些患者出现的继发障碍往往是早期护理不当或错误造成的,如家属抓握患者的患肢上提、用不当的方法给患者穿衣等可引起患者肩关节损伤从而影响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误区三、患者及家属急于求成,强行练习行走或爬楼梯。临床中会经常发现有些病人或家属急于恢复行走,在患者患肢略能动就迫不及待的由几人搀扶着牵拉患肢进行走路或爬楼梯的强化训练。此方法不可取。中风的康复治疗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强调三级平衡: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行走平衡。如漠视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阶段,让坐位平衡都不能保持的患者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极易损伤关节,引起疼痛的发生,加剧错误运动模式的强化,导致康复训练不进反退。
误区四、康复训练过程中过分依赖医生或者家属被动活动有些患者或家属对医生过分依赖,缺乏康复训练的主动性,认为医生的手法、针灸才是治疗,自身不需要主动训练。其实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主动训练比被动治疗效果更佳,中风康复治疗的实质是再学习、再锻炼,是调动剩余脑组织功能的重组和强化残余功能,增强代偿能力,要求病人及家属理解并积极投入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将康复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提倡自我护理及训练,形成习惯才有可能加快和巩固康复效果。
总之,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应当按照中风的不同时期分阶段、按步骤的进行。在长计划(有长期目标)、短安排(有短期目标)的思想指导下,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正确的完成大部分预定的动作和作业,并逐渐增加功能难度,遵循偏瘫恢复的规律,使患者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和最快的恢复。
医院中风科有专业的神经内科医师和康复团队,具有双重专业优势,能够提供先进的内科诊治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