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道出血 > 预防治疗 > 宝宝便便相关知识扫盲新妈妈必读
宝宝便便相关知识扫盲新妈妈必读
1.新生儿大便怎样算正常
许多新婚夫妇初为人父、人母,没有育儿经验,发现婴儿排便次数多,便不知所措,以为是腹泻,其实,这种紧张是不必要的。我们知道,正常的儿童一般每天大便两次,若大便次数增多,就意味着腹泻了。但是,正常新生儿大便次数多,不一定是腹泻,这主要是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有完善,对消化系统指挥还不够精确;另外,新生儿的肛门括约肌发育尚不完全,大便积聚时刺激直肠便可引起排便。
那么,怎样判断新生儿大便是否正常呢?
1.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估计孩子来到人世的第一次大便没少吓着父母,墨绿墨绿的一大堆,吓得爸爸们跑去叫医生。刚生下来的宝宝,即使没吃一点东西,出生后6~12小时也会拉出墨绿色胎便。不知道是宝宝体惜自己的妈妈,还是他们不愿意把自己每天周而复始吞咽的羊水弄脏,反正宝宝一定要从妈妈肚里出来后才肯拉自己人生第一次大便。积存了9个月的胎便必须借着频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净,一般需要延续2~3天,每天3~5次,浓重的墨绿色才能消失。
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以及胆汁、肠道分泌物等组成。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很难洗净,有经验的老人会告诉孩子的父母,头几天一定要包纸尿裤而不是尿布。
专家提醒: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这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
2.过渡期大便(黄绿色)
胎便排出的那几日,喂奶也开始进行,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母乳喂养的宝宝)。
专家提醒: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3.哺乳期大便
a.母乳喂养的宝宝(金黄色的软糊便)
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母乳喂养宝宝的解便次数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
专家提醒: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b.人工喂养的宝宝(土黄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1~2次。
专家提醒: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铁质含量都很高,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并不是老辈人说的孩子大便呈绿色。就是受到惊吓引起肠胃不适。
4.吃辅食以后的大便(颜色较暗)
宝宝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
专家提醒: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2.观察宝宝大便判断疾病观察婴幼儿的大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孩子消化系统方面的生理状态。这就为一些疾病的判断提供了线索,同时也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家长应随时观察孩子的大便情况以获取健康的信息。
婴幼儿的正常大便,除了新生婴儿之外,颜色均为黄色或淡黄色,外形为软长条或膏状,均匀一致,不带脓血、粘液、泡沫。与此相反,患病之后的孩子的粪便就会有所变化。家长应善于观察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尽快加以解决。
1、妈妈肚子里的异常羊水
B超显示妈妈腹中羊水浑浊,抽样显示有浊体。说明胎儿将胎便排在了羊水中,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最大可能是胎儿缺氧窒息造成的。
应对措施:定期检查,临产前 2、新生儿24小时不排便
足月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都没有排出胎便。
应对措施:请医生检查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3、新生儿灰白便
宝宝从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没有黄色,但小便呈黄色。
应对措施:赶紧通知医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4、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应对措施: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医院就诊。
5、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
应对措施: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6、绿色稀便
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应对措施: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你的宝宝没吃饱,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7、泡沫状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8、臭鸡蛋便
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
应对措施: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
9、油性大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
应对措施: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10、水便分离
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应对措施: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医院就诊,并应注意宝宝用具的消毒。
11、血便
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者夹带有血丝、血块、血黏膜等。
应对措施:首先应该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医院就诊。如果大便呈赤豆汤样,颜色为暗红色并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果大便呈果酱色可能为肠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总之,血便不容忽视,以医院诊治。
3.小宝宝便秘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便秘。我们不以几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几次来断定孩子是否便秘,一个最重要指标是—宝宝大便是否硬结,就是俗称的羊便,就是便秘。
便秘要视情况处理: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粉,在两次喂奶期间,适当多喂点白开水,可以加点果汁或者米汤,以刺激肠蠕动(选用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于预防便秘发生);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对那些年龄更大点的便秘宝宝,生活中父母应鼓励他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谷类食品。
除了通过饮食疗法来纠正便秘,还可结合按摩: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由左向右旋转轻轻摩擦宝宝的腹部,10圈休息5分钟,再按摩10圈,反复进行3回。
还可以协助宝宝做助便操:让宝宝仰卧,抓住宝宝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增加户外活动,多运动可以促进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
如果婴儿存在顽固性便秘,经上述处理均无效,就需要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因为便秘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例如先天性巨肠症、肛门疾病、甲状腺功能不全等。
4.喝母乳宝宝大便发绿是怎么回事?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发绿是不正常的信号,需要警惕。
如果宝宝的大便差不多总是绿色的,他的体重也增加得不多,但你的奶水看起来却很充足,那可能是他吃到的前奶太多,而后奶却吃得不足。因为与后奶相比,前奶更稀,含有的乳糖更多、卡路里更少,所以会刺激宝宝的消化道对母乳的消化过快,拉出常常很稀的绿色大便。如果你是在宝宝自己还没吃完第一个乳房的奶之前就不让他吃了,那还是要尽量等到宝宝吃完,获得充足的后奶之后,再让他吃第二个乳房;他可能甚至每次只需要吃一个乳房就够了。你可以请医生、母乳喂养顾问或其他有母乳喂养经验的人帮你让宝宝正确地含住乳头,让他努力吃到所有富含卡路里的后奶。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总是发绿还可能是宝宝对什么东西过敏的征兆。你的宝宝是不是吃了什么药?如果没有,他是不是可能对你吃的某些药物(如铁剂或抗生素)过敏?在极罕见的情况下,宝宝会对妈妈吃的某些东西过敏,因为这些东西会通过母乳进入他的体内。如果是这样,宝宝也可能同时出现像湿疹或皮疹等其他症状。
不过,确定宝宝的过敏源是很难的。如果你怀疑宝宝有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现象,应该带他去看医生。如果你的宝宝有病毒或细菌感染,也可能发生腹泻,医院就诊。
最后提醒你的是,通常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的大便是亮黄色的、气味不难闻、像鸡蛋液的粘度。但如果你还给宝宝吃了别的,如配方奶或辅食,那么宝宝的大便就会有变化,通常会变得更像成人的大便,颜色发褐,大便干硬且臭。
5.婴儿大便有泡沫怎么办一般孩子的大便混有泡沫,常提示孩子的消化不良,孩子消化不好,食物残渣多了,被肠道里的菌发酵产气,就会出现大便混有泡沫的情况。人工喂养的宝宝,建议您将奶粉适当的调稀一些,少量多餐,适当减少奶量,并随时观察并记录宝宝的大便的次数和性状,还有,妈妈不要吃太甜,宝宝大便泡沫,也有可能是妈妈吃太甜引起的。如果宝宝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善,需医院化验。
另外,大便混有泡沫还可能与孩子哭闹时间过长,吞下了较多的空气有关。如果孩子还伴有吐奶,吐出的奶一有股酸臭味、或伴有未消化的的奶块,或有腹胀(孩子平卧床上,腹部高于胸部),大便或伴有泡沫,无粘液或脓血,大便只是次数增多、便质还是黄色或带点淡绿色糊状的、或稀烂的,那就是消化不良。可以喂些消化水帮助一下,也可以喂些妈咪爱调整肠道的菌群,及思密达止泻等。
如果孩子还伴有吐奶厉害,甚至食入即吐,或有可自行缓解的阵发性哭闹,大便的性质改变明显改变,呈蛋花汤样或水样,或伴有粘液等,那就是肠炎的可能性大了,这个是需要及时就医的,查个大便常规可以协诊。
如果孩子在腹泻的时候伴有持续性的哭闹,并且精神不佳,所排大便呈番茄浆样,那就要警惕肠套叠了,如果同时大便的气味非常腥臭,那就要警惕坏死性肠炎了。还有就是辅食的添加不当也会引起孩子腹泻的,如添加过快、过多、过早等。
6.从大便看BB添辅食状况正常的大便是:喂母乳的婴儿,其大便的颜色呈金黄色软状;喂牛奶的婴儿,大便呈浅黄色发干。
如果大便臭味很重,这是对蛋白质消化不好;如果大便中有奶瓣,是由于未消化完全的脂肪与钙或镁化合而成的皂块;如果大便发散,不成形,就要考虑是否辅食量加多了或辅食不够软烂,影响了消化吸收。如果发现粪便呈灰色、质硬、有臭味,多表示牛奶过多,糖分过少,需改变奶和糖的比例。人工喂养的婴儿,如果发现粪便呈深绿色黏液状,表示供奶不足,婴儿处于半饥饿状态,须加喂糖、米汤、牛奶、代乳品。
当婴儿有病时,也要酌情少加或不加辅食。如果大便很干,可以适当再加些菜泥,或者多喂一些蔬菜水或水果汁。此外,要注意大便的颜色,如果给婴儿吃了绿叶蔬菜,大便可能有些发绿;如果给婴儿吃了西红柿,大便有可能有些发红。这些都是正常的代谢反应,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当大便中出现黏液、脓血,大便的次数增多,大便稀薄如水,说明婴儿可能吃了不卫生或变质的食物,有可能患了肠炎、痢疾等肠道疾病。小小的婴儿患了这种病,家长当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留一点大便,医院及时得到化验,并根据病因及时为婴儿治疗疾病。
当婴儿加喂了辅食后,是否一定有助于其健康发育呢?
这里有一个观察婴儿营养状况的简单方法,这就是注意观察婴儿的皮肤颜色、光泽等反应。婴儿的面颊、背部、腹部、胳膊上部、大腿内侧都含有一定厚度的皮下脂肪。当婴儿发生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层会立即见少,其消减的次序首先是腹部,其次是躯干、四肢,最后是面颊部。如果婴儿发生了贫血,面色、指甲、眼睑都会苍白。有的婴儿皮肤上还会出现疙瘩或湿疹,这往往是消化不好或对某种食物过敏引起的。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疗好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