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道出血 > 预防治疗 > 呃逆与呕吐血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指南
呃逆与呕吐血的成因与应对策略指南
01呕血症状与病因
症状表现在呕血前,患者通常会感到上腹部不适并伴随恶心,最终呕吐出含血的胃内容物。这些呕吐物的颜色可能因出血量和位置不同而变化。如果出血量较大、胃内停留时间较短或出血位置靠近食管,呕吐物可能呈现鲜红色,并混有血凝块或暗红色。而当出血量较少、胃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呕吐物可能为黑色或棕褐色。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黑便的症状,同时伴随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体征,如头晕、肢端湿冷和心率增快等。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导致呕血的主要病因,其中包括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等,可能导致大量呕血,特别是门脉高压引发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此外,食管异物戳穿主动脉也是导致大量呕血并可能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同样可能导致呕血,其中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其他还包括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也是不可忽视的病因。
邻近器官病变邻近器官如胆道、胰腺等的病变也可能引发呕血。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以及壶腹癌等出血情况,都可能导致大量血液流入十二指肠,进而引发呕血。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合并脓肿破溃、主动脉瘤破裂进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以及纵隔肿瘤破入食道等病变,也是不容忽视的呕血潜在病因。
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感染和结缔组织病也可能导致呕血。具体包括:
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霍奇金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以及应用抗凝药过量导致的凝血机制障碍。
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暴发型肝炎和败血症等。
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这些疾病可能累及上消化道。
其他疾病:如尿毒症、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功能衰竭等也可能引发呕血。
02诊断与检查方法
诊断过程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及进一步的实验室和影象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首先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相关体征。
实验室检查包括胃液分析、血常规及粪便隐血试验等。胃液分析通过测定基础酸排量,可以为溃疡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血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粪便隐血试验则可用来判断下消化道是否存在出血情况。
影像学检查使用X线钡餐检查等方法以发现出血病变。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X线钡餐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它对于发现常见的出血病变,例如食管静脉曲张、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等,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其他检查方法插管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等帮助定位诊断。通过插入鼻胃管,我们可以逐段吸取消化液并观察其中是否有血迹,以监测出血是否持续或已经停止。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是直接发现出血病变的方法。放射性核素检查则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
03鉴别诊断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这种出血情况通常以呕血为主要特征,血液呈鲜红色,且出血量可能较大,有时甚至呈喷射状。虽然部分病例可能以便血为主要表现,不伴随呕血,但这种情况仍需仔细鉴别。在面对这些症状时,医生需要仔细鉴别,以确定确切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方案。
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溃疡由于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黏膜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的烧灼感或疼痛,尤其是在饭后。这两种病症主要源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
食管癌晚期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通常表现为小量持续性出血,以黑粪或粪便隐血阳性为主要特征,虽然少数病例可能发生急性大量出血,但相对少见。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这种病症通常表现为呕出鲜血或血块,多数患者并无上腹疼痛的病史,但发病前出现的剧烈呕吐、大量饮酒或暴食等行为,是诊断此病的重要线索。
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由于药物或应激状态下引发,常表现为急性胃黏膜糜烂或溃疡,而出血的发生原因多样,包括摄入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和严重应激状态等。
消化性溃疡出血常见于青壮年,具有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的特点。在十二指肠溃疡中,出血的并发症比胃溃疡更为常见。
胃癌呕血多见于中晚期胃癌,与消化性溃疡不同,胃癌的疼痛不因出血而明显减轻,且胃癌的发病往往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
胆道出血多由肝内创伤或胆石症引起,血液通常经胆总管流入肠腔。临床表现可能不明显,但大量出血时可能出现黑粪,并伴有黄疸和胆绞痛。
0治疗方案
基础治疗与补充血容量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其神志、血压、脉搏、出血量以及尿量变化。同时,在大出血的情况下,应暂时禁食以确保病情稳定,并进行适度的输血。
止血措施运用各种止血药物和物理方法,如内镜下止血等。急诊内镜检查是消化道出血后2至8小时内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医生会根据出血部位选择适当的止血方法,以实现立即止血的目的。
手术治疗适用于大出血情况,及时手术可改善预后。手术适应征包括:短期内大量出血导致休克,以及经过内科积极治疗生命体征仍不稳定等。手术方式会根据具体疾病而有所不同,以确保在出血后及时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