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道出血 > 临床体现 > 脑溢血急救指南发生脑出血时应如何急救
脑溢血急救指南发生脑出血时应如何急救
点击上方“学府健康”可以 脑出血多发生在40岁到70岁,其中5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起病较急,发病时间只有数分钟或数小时,在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中,50%有先兆症状。很多患者在发病前1~2天或前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若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这些先兆表现,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或已是脑出血的前驱阶段。这时如能及时鉴别,医院争分夺秒进行治疗,从而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五大先兆症状帮忙排查脑出血
一、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来,或吐字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二、突然感到全身疲乏、麻木、无力、活动不便、出虚汗、低热、胸闷、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三、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四、突然感到眼部不适,瞳孔突然异常(不等大)常引起颅内压增高,有时还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大多是暂时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五、突然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发生脑出血时,我们能做什么?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许多患者都因为突发脑溢血失去了生命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也给家人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学习脑溢血急救措施,避免患者发生危险。
一、保持镇静,立即将患者平卧,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呕吐物吸入气管。
二、松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
三、如果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用手帕或者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并轻轻往外拉。
四、可用冷毛巾敷在患者头部,血管遇冷收缩,可以减少出血量。
五、在患者病情稳定医院的途中,车辆因尽量平稳行驶,以减少颠簸震动;同时将患者头部稍稍抬高,与地面保持20度角,并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脑出血?1、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过度饮酒、吸烟。避免情绪波动,过度的喜怒哀乐易诱发脑出血。
2、定时排便预防便秘。多饮水。要避免大便干燥和大便时过度用力。大便燥结,排便用力,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
3、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平时饮食应清淡,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或不吃辛辣、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及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水果,以植物油为主。
4、注意防寒保暖。气温忽冷忽热骤然变化是脑出血疾病高发的重要诱因。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猛然收缩、血压升高,易使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脑出血。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要及时增加衣、被和添置保暖设施,睡前也宜用热水泡泡脚,出门带帽子,注意头部保暖。
5、适度体育锻炼。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6、积极治疗原发病。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一些有这类疾病的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控制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以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医院内科专家陶万燐主任提醒: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如果此时大脑血管出现险情,大脑供血供氧不足,会有困倦、乏力症状。此外,还会有手指麻木、原因不明跌倒、精神状态发生变化等前兆。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高度重视,医院就诊,并详细告诉医生已出现的预兆表现,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
咨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