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道出血 > 临床体现 > ldquo怒伤肝rdquo和l
ldquo怒伤肝rdquo和l
先说说“怒伤肝”是怎么回事
有一位肝硬化患者,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医生让其出院回家调养。出院第二天,病人却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再次入院抢救。后经医生问询家属得知,原来当天病人因一点琐事与家人发生争执,随之喷出一口口鲜血。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在发怒时,情绪急剧变化,交感神经极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会急剧升高。而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管压力以及门静脉压力增高,因此在愤怒情绪下非常容易导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气机通畅,气血畅达又依赖于人的精神状态的舒畅开朗,故肝与情志活动关系尤为密切。中医讲的“肝喜调达”理论,就是说积极乐观、舒畅开朗的情绪是肝脏正常的前提。在病理情况下,由于情志致病,都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血液运行,因此情志过度均可伤及肝之疏泄功能。
调查显示,最常见伤肝行为,“常常悲观或抑郁,或经常发怒”,占总比例的16.。中医认为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容易受悲观、抑郁和怒火等不良情绪困扰,这些不良情绪会伤害肝脏,导致肝功能紊乱。尤其是愤怒,医学研究表明,易怒的人患肝脏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八倍。因此,爱肝护肝须注重心绪的调节,舒畅的情绪不但能使气血调和、血液循环改善,加快肝脏的新陈代谢,对于肝炎患者而言,更有助于缓解肝炎活动、延缓纤维化的进程,防止癌变等益处。
医学意义:怒,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中医学认为,怒首先伤肝,因为肝有升发透泄的功能,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怒则气机郁滞不通,不通则百病始生,临床上头痛窜顶、眩晕耳鸣、烦躁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状屡见。
人在发怒时,情绪急剧变化,交感神经极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除了使血压升高外,还破坏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副交感神经活力减弱均可导致胆囊收缩功能障碍,奥狄括约肌运动失调。肝脏和胆管受到内脏神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刺激交感神经可抑制胆囊的收缩,并使奥狄括约肌收缩,使胆汁排泄不畅。从而导致胆汁、胰液排出受阻,使胆管、胰管内压力升高,胆汁淤积,进而引发多种胆道疾病。因此愤怒情绪使肝胆俱损。
什么是“肝气郁结”
当我们因胁痛、胸闷、脘胀、嗳气、性功能下降、妇女月经不调等病症去看中医的时候,有的中医大夫会给你诊断为“肝气郁结”,那么,“肝气郁结”到底属于何种疾病?现代医学又如何解释?
中医学所说的肝比西医的肝脏概念更广更复杂一些,它不仅是指解剖学上的肝脏,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活动系统,是一较抽象的概念,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肝”所涉及的范围除了肝脏之外,还应包括神经内分泌、心理情绪、血管血液、消化吸收、运动功能等。
古人认为:“肝喜疏达,气郁则病”,所以“肝气郁结”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体征。
现代医学认为,当情绪烦躁、愤怒或身体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时,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发生改变,儿茶酚胺增多,细胞代谢增强,耗能量加大,使养分供不应求。机体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则外表皮血管收缩,一是血流减少;二是封闭汗孑L保持能量少向外散,其目的是保证内脏的供血及供能。当然,这样的结果使代谢产生的热量也不能及时散出了,而产生“邪热”,故心“热则烦”。同时,人在发怒时因外周供血供氧减少,即出现唇青的外在表现,这就是“肝气郁结”的表征之一。
我们再看看“肝气郁滞”对肝胆的影响。从“肝气郁结”的临床表现“口苦”,就可断定有胆汁郁滞现象。胆汁在毛细胆管滞留有两种原因:—是如胆石症阻塞了胆管;二是局部缺氧毛细胆管受到损伤。胆汁滞留不能顺利进入胆囊,必然导致胆囊内浓缩的胆汁缺乏,可出现脂类食物消化障碍,直接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故出现腹胀,厌油腻、吃不下饭等现象。
因此保持情绪的稳定,及时疏泄不良情绪,对肝胆及整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