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道出血 > 临床体现 > 癌症会遗传吗肿瘤专家肯定的这5种癌症最
癌症会遗传吗肿瘤专家肯定的这5种癌症最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42101.html注:文字较多,请耐心阅读,希望能让您有所收获?
家族中有人得了癌症,自己可能会被遗传吗?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这就是癌症的家族遗传性或者叫家族聚集性。
如果你家人中有人患癌,那么这篇文章你一定要好好看看!
癌症确实存有家族遗传聚集现象!
年著名演员梅艳芳因宫颈癌医治无效病逝,梅艳芳妈妈、姐姐、哥哥等都是因癌症离世。
著名演员梅艳芳
宋美龄一家,父亲死于胃癌,母亲和她大姐、弟弟也死于癌症,二姐宋庆龄也因白血病(血癌)去世。宋美龄本人也曾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
著名的宋氏三姐妹
陈招娣,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名将,国家队著名的二传手,有中国女排“拼命三郎”、“独臂将军”之称。陈招娣43岁时查出了肠癌。年,58岁病情恶化因肠癌转移肝癌晚期逝世。更让人意外的是,陈招娣的父母、2个姐姐以及弟弟均患类似病症身故。
女排名将陈招娣
年顶级临床医学刊物《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发了哈佛大学科学家与丹麦和芬兰研究员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发现至少有22种癌症属于遗传疾病,会在家族之间世代相传。
研究人员发现,如有同胞手足得这些癌症,其他兄弟姊妹得同样癌症的风险会提高33%。不同的癌症,遗传风险也不同。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历时最长的研究遗传与癌症之间关系的研究。
癌症的遗传因数
近些年,随着流行病学的统计和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发展,发现的确有部分肿瘤存在家族遗传性。动物试验也证实某些癌症的发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所谓的肿瘤遗传,实际上并不是肿瘤本身在遗传下去,遗传的是癌变基因。在此基础上,加上环境中致癌因素的作用,经过复杂的癌变过程,才能产生肿瘤。
大多数肿瘤有遗传倾向,就是癌症患者的直系亲属患该癌的机率较常人增高。
但美国癌症协会认为:只有约5~10%的癌症病例与遗传性基因出错有关。
如何判断家族里是否有遗传性癌症呢?美国癌症协会给出的建议简单总结如下:
?家族成员是否罹患癌症时年纪较轻?
?是否有人同时患多种癌症?
?是否有多个成员罹患青少年癌症?
?家族里是否有多例患相对较罕见的癌症,如肾癌?
?癌症是否存在于成对的器官中,比如眼睛、肾脏、双乳?
?家族成员是否有“离奇”的癌症,比如男性患乳腺癌?
如果回答上述问题的答案有“是”的话,应该考虑做相关专业咨询或者基因检测。
简单一点说:
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中2~3人患同一种癌症,要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
这5种癌症最容易遗传!
家族中有人患癌的,一定要看看!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解方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目前具有较高遗传率的常见癌症有乳腺癌、胃癌、肠癌、肝癌、鼻咽癌等。
1.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肝癌检查:甲胎蛋白+腹部B超+肝功能
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可以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特别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其后代发生肝癌几率较高。
肿瘤专家建议: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1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平时不吃臭豆腐、发酵酸菜、豆腐乳等霉腐食物;不吃发芽的食物,如豆芽、发芽的土豆等;不吃油炸食物,同时要戒酒;不要乱服用药物或是保健品。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消瘦、右侧肋下疼痛、眼周围发黑、乏力等症状时,医院排查肝癌。
2.乳腺癌——女儿风险高2~3倍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检查:乳腺钼靶和乳腺超声
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
肿瘤专家建议:有家族史的女性,乳腺健康检查需提前到35岁左右。推荐1-2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对于下列乳腺癌高危人群,可30岁前筛查:1、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3、既往行胸部放疗史。
3.鼻咽癌——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性??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者。病因与种族易感性(黄种人较白种人患病多)、遗传因素及EB病毒感染等有关,鼻咽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不少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症状都是晚期了,所以早期发觉异常非常重要。
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
肿瘤专家建议: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EB病毒。饮食要注意避免进食腌制食物(咸菜、咸鱼等),常吃腌制食品会增加鼻咽癌的发病率2至7倍。同时要注意戒烟和避免吸二手烟及其他有害烟雾,如煤油灯气、杀虫气雾剂、甲醛等。如果发现鼻涕带血或吸鼻后吐出带血鼻涕,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做详细的鼻咽部检查。
4.胃癌——与遗传有很大关系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
在所有的胃癌患者中,有5%~10%是属于遗传性胃癌,也就是父母的基因遗传给自己的。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数遗传弥漫型胃癌,因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胃癌检查: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查
幽门螺杆菌是造成胃癌的元凶,在无症状时候根除,几乎可%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出现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有着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如果家族中的一代或两代人至少有两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龄小于50岁,所有患者均为弥漫型,就可能是遗传性胃癌。
肿瘤专家建议:由于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早期病灶较为隐匿,因此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癌变。这类患者的家属,可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因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E,可阻止致癌物形成。如果经常出现上腹部疼痛、胃部闷胀、不明原因“变瘦”等症状,医院诊断。
5.肠癌——20%~30%肠癌患者有家族史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肠癌检查:肠镜
很多肠癌患者都是从肠道息肉开始的,最终演变成肠癌。但你不知道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我们最终看到的结果就是家族性的肠癌。
肠癌筛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肠镜检查。在很多体检中,很多人最不愿意做肠镜,往往会忽略。
90%以上的肠癌是肠息肉演变而来,在40岁前做一次肠镜检查,就能有效避免悲剧发生。
肿瘤专家建议:如果家里有一位直系亲属患家族性肠息肉病,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果一家人都喜欢吃肉和高蛋白等食物,家族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也会增加。有效预防大肠癌最重要的是改变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积极运动,保持睡眠。45岁后,平均每5年至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也可以选择每年或半年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如果有遗传倾向,应1-3年做一次肠镜。如果经常便血、大便次数多、黏液便及腹痛,应及时查明原因。
如何辨别癌症征兆?
1、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警惕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体重是健康“风向标”,其突然减轻是机体出现慢性消耗的表现,可伴随贫血、乏力、发热等。如果饮食运动均未改变,但体重在一两个月内下降10%左右,伴有厌食、腹泻、便秘等,要警惕上述几种癌症。不过,导致体重骤降的疾病很多,最好请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2、长期便秘、腹泻,大便有血或呈深色、黑色,警惕结肠癌、直肠癌。大便形态、颜色以及排便规律的变化,是结直肠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现。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稀便、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长期下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腹鸣或隐隐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腹部可触摸到肿块,需及时就诊。不过,便血是临床上较复杂的一种症状,痔疮、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导致,但性状、颜色不同,若只发现便中带血不必过于恐慌,听从医生指导即可。
3、乳腺不规则肿块或乳头血性溢液,警惕乳腺癌。80%的初诊乳腺癌患者,是因无意中摸到乳腺肿块而就诊。肿块多为单发,以无痛性肿块居多,少数伴有隐痛或刺痛,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若还伴有乳腺皮肤的“酒窝样”或“橘皮样”改变,建议就医。非妊娠期女性乳头流出脓液、浆液、血液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腺癌表现,需请医生进一步判断。
4、阴道莫名出血,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有些女性在性交、妇科检查,或用力排便后有少量阴道出血,呈淡红色或褐色,属“接触性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信号。阴道出血一般先少后多,或时多时少,病情发展到中期,出血会明显增多。此时医院检查,并坚持4~6个月复查。绝经期后有不规律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在排除宫颈癌和阴道炎后,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
5、淋巴结肿块,警惕淋巴瘤。淋巴结是免疫器官,出现肿大一般与各类炎症有关。但若出现肿块,则可能是淋巴瘤、艾滋病、淋巴结核等严重疾病的征兆。若淋巴结肿大时间较短,摸起来比较柔软,自觉疼痛或压痛,一般属于良性;若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长时间不消,坚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无疼痛或压痛,且逐渐增大,则要警惕肿瘤的可能。
6、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警惕食道癌、胃癌、喉癌。上述两大症状在生活中极为常见,诱因很多,但如果出现长时间不明原因的持续消化不良,需考虑胃癌的可能。长期吞咽困难,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异物感,不进食也会感到食管壁有菜叶、碎片或米粒贴附,吞咽下食物后会感到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内,应尽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镜检查。
最后,癌症除了和遗传有关,也和生活方式、情绪、压力等都有关。预防癌症除了要有健康生活方式,对于家里有患癌史的人一定要定期进行防癌检查。
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和性质,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细胞病理学检查通常能做出明确诊断。除了明确是否有恶性肿瘤,还应进一步了解其范围和程度,以便拟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但目前仍缺乏理想的特异性强的早期诊断方法,尤其对深部肿瘤的早期诊断更为困难。
消息来源:网络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