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胆道出血 > 疾病病因 > 学术导读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
学术导读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
推荐理由:脑出血在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卒中。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在西方国家中,脑出血约占卒中的15%,占所有住院卒中患者的10%~30%。我国的比例显著高于西方国家,为18.8%~47.6%。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病死率为20%~30%。同时,脑出血也导致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据统计,脑出血的直接医疗费用为.2亿元/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总结、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编写了《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原发脑出血。希望对规范神经科临床路径起到一定作用。指南主要划分为院前处理、诊断与评估、脑出血的治疗、预防脑出血复发、康复治疗5部分内容。指南指出,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卒医院。其中,指南将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价划分为: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卒中单元、分型、诊断流程8部分内容。此外,指南还提出,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大多数患者均以内科治疗为主。如果病情危急或者发现有继发原因,且有手术适应证者,则应该进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主要分为:(1)一般治疗;(2)血压管理;(3)血糖管理;(4)体温管理;(5)药物治疗;(6)病因治疗;(7)其他;(8)并发症治疗。外科治疗主要分为:(1)脑实质出血的治疗;(2)脑室出血的治疗;(3)脑积水的治疗。——全文刊登于年第6期《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