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胆道出血 > 患病影响 > 宝宝便便什么样是正常的10种常见大便问

宝宝便便什么样是正常的10种常见大便问



北京皮肤病治疗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8.html
妈妈应该是这个世界上

对于「屎尿屁」研究最有兴趣的群体

宝宝今日份新鲜大便了解一下?

干?稀?黑?绿?

带气泡?奶瓣?菜渣?粘液?

臭?酸?腥?

今天吴迪医生就跟大家聊聊

宝宝大便的话题。

一份「完美便便」

应该是什么样?

从色、形、次数等方面来判断眼前的便便它是否是一坨上乘的便便,家长们简单记住三个标准:颜色金黄/棕黄色佳性状便出来成形,不干不稀频率刚出生48小时内排胎便;新生儿3~5天每日多次,无规律,多达每天12次之多;满月后母乳宝宝3天1次~6次1天;6月龄后1~3次/天(少数宝宝<1次/天)。

3招儿区分宝宝

是攒肚还是便秘

宝宝满月之后,可能会出现攒肚的情况。攒肚是没攒够量没有渣渣可以排,便秘是想便却便不出来。

很多家长分不清宝宝究竟是攒肚还是便秘?怎么判断可以先看下图:1、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

攒肚的孩子吃喝都跟平时差不多,但便秘的孩子会烦躁爱哭,奶量下降。

2、观察孩子排便时的表现

攒肚的孩子排便会很顺畅,无异样表情;可便秘的孩子会比较使劲,脸涨得通红,甚至哭闹。

3、观察孩子大便性状

攒肚孩子排出来的臭臭是黄色软便或者黄色糊便,而便秘孩子拉的可能是干硬的、一粒粒,甚至带有血丝或者黏液。

注:宝宝少说3~5天不拉,多的时候10几天不拉,只要宝宝排便表情不痛苦,便便状态理想,奶量不下降,那就是攒肚,排便次数多点少点都正常。

大便「臭、酸、腥」

有什么提示?

如果宝宝饮食均衡,正常的大便是没什么特殊味道的,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家长请注意:

「臭」:吃的蛋白质(肉)多,没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进入大肠后,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分解成吲哚、氮、硫等,这些东西闻起来都臭。「酸」: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糖类在肠道内被发酵,产生酸味。「腐烂、腥臭」:提示宝宝肠道细菌感染,尤其是痢疾杆菌(志贺氏菌属)的感染。

注:如果闻到宝宝大便出现鱼腥味道,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

泡沫样便

是怎么回事?

泡沫样便便可能是宝宝「前奶摄入过多」、「乳糖不耐受」、「摄入过多含糖食物」,家长们要注意宝宝饮食,多观察。

很多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大便都会出现泡沫。如果宝宝偶有几次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过分焦虑,宝宝自身能调整好。

但如果腹泻严重,还伴有这种情况,母乳的小宝宝可以服用乳糖酶。

泡沫样便提示大便中有气体,气体是没被吸收的糖在大肠中发酵形成的,发酵时除了有气体产生,还有酸味产生。

绿色便

是怎么回事?

宝宝拉的是绿便便,原因大致是没吃饱,消化过快,食物中含铁,吃过绿色蔬菜等情况。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合理安排宝宝饮食,并要注意喂养的间隔时间哦!

便便油腻

怎么办?

宝宝拉油状便便原因大致是奶粉中脂肪含量过高,母乳妈妈饮食过于油腻,宝宝辅食中油脂过多。

建议母乳妈妈和宝宝都要合理膳食,少吃油哦!

蛋花样便便

要警惕

宝宝出现蛋花样便便并伴有频次增多,粪便呈黄色,水分多粪质少(无粘液)的时候,当心宝宝是感染性腹泻,要带宝宝就医化验便常规。

豆腐渣便便

须抓紧就医

宝宝出现豆腐渣便便,便非常稀薄,带有粘液,呈黄绿色,像豆腐渣样时,如果宝宝还同时患有鹅口疮,多半是患霉菌性肠炎,赶紧就医。

红/黑便便

可能是消化道出血

宝宝的便颜色偏红或者黑(有可能是吃了铁剂或者食用了红心火龙果等红色食物),也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出血位置越高,颜色越深。

注:如果宝宝的饮食没有上述情况,应尽早排查宝宝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白/灰便便

立即就医

宝宝便便发白或者灰色,提示可能宝宝的胆道有梗阻。这种情况下,家长别犹豫,立即就医。

宝宝便便有奶瓣

是因为宝宝

对食物消化能力不够

被喂多了

肠道还在发育中

母乳转配方奶时

奶中蛋白质增多

假以时日

等宝宝消化功能提升后

奶瓣自然就会消失哒!

还有便便里面有食物残渣的情况

可能是因为食物颗粒过大

宝宝的消化功能不全

辅食喂养过量

少量食物明天见不要紧

建议家长辅食切细煮软

还有就是别贪多~

只要宝宝吃得香,

睡得好,精神状态好

妈妈们也不必举着一坨屎

追求完美便便哦~

-End-

河马儿科,全面呵护宝宝成长相信医生,科学育儿!

1.版《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2.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StoolScale)

3.Practiceparameter:themanagementofacutegastroenteritisinyoungchildren.(AAP)

4.diarrheainbabys-TheBigBookofSymptoms:A-ZGuidetoYourChild’sHealth(AAP)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河马儿科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版权说明: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及视觉中国,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消息至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hhm.com/hbyx/13288.html